2022年5月17日下午,為慶祝沐鸣2平台建校117周年➖,增加師生學術交流👩🏻🎤,沐鸣2开户舉行了校慶117周年暨第56屆科學報告討論會。討論會以線上形式開展,由副系主任張立武教授主持。
余兆武研究員圍繞生態暴露展開了詳細的介紹。城市自然環境具有顯著的健康效益🌐,但居民需要充分暴露在城市自然環境中才能獲得健康效益。余兆武研究員以揚州市為案例建立了一種體系,可以用於識別由於缺乏城市自然環境而遭受潛在健康問題的脆弱社區。同時,余兆武研究員介紹了暴露生態學的理論基礎↖️,包括兩種機製和四個方面🍈,強調了構建理論體系的重要性。
邢曉帆博士圍繞生物質能源碳捕集與封存技術(BECCS)在緩解中國電力部門碳排放中的應用進行了介紹。電力行業是碳排放重要行業,碳排放量占比達到了34%👏🏼。BECCS是最有潛力的碳捕獲技術之一👄,對電力行業碳減排有重要貢獻🧒🏻。邢曉帆博士從生物質潛力、電廠發電量和填埋潛力在數量上和空間上的匹配程度以及經濟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實施BECCS的可行性,闡述了BECCS技術在近期和長期國家碳減排目標方面的貢獻以及中國電力系統脫碳的環境、社會經濟和技術挑戰🐣。
吳菂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典型人為源氣溶膠毒性效應與減排策略研究中的探索過程🐸。通過居民✵、燃煤電廠等各類典型排放源樣品收集、機動車臺架試驗等手段對排放源樣品化學組分與毒性進行詳細甄別。在對具體實際案例進行介紹後🧑🦳,指出民用部門和燃煤電廠毒性效益存在差異🛍🧴,民用燃燒排放顆粒物的毒性比電廠高了一個量級。此外,吳菂博士闡述了貨運船舶帶來的顆粒物毒性遠高於柴油車。因此,針對於貨運船舶使用過氧化控製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汪家家博士對硫在驅動稻田砷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介紹🦗。在研究過程中,汪家家博士以問題為導向,確定了實驗室與野外結合、微觀機製與大尺度結合的研究思路。在研究過程中,首先對傳統概念模型進行了修正👨🏿🌾,同時在方法上進行了創新,開發了砷的新型保存分析方法,最終揭示了硫代砷酸鹽在水稻田形成🕺🏻、分布及其關鍵影響因素。
余鋒波博士介紹了生物質提取液對環境生物安全的研究工作👈🏻。對生物質提取液從抗菌性能👳🏻♀️、廣譜性、普適性🐜、和安全性進行了評價,證明生物質提取液作為一種商用抗菌劑是十分有潛力的👨🏽🏭👬🏻。同時✡️,對生物質提取液從實驗室到產品應用環節的不足進行了分析,指出還需要進一步從組分穩定性💸、條件優化和拓展進行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研究🕴。
江興華同學對氣泡破裂膜拍打產生的亞微米液滴展開介紹。海鹽氣溶膠的產量極大☝️,對氣候環境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對亞微米海鹽氣溶膠的研究不足👊🏻,現有機理不能解釋廣泛存在的亞微米海鹽氣溶膠🫵🏽。因此🦜,江興華同學針對於氣泡破裂膜滴產生的物理機製進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一種全面的解釋氣泡破裂膜滴產生的理論🪓🌑,指出氣泡大小和環境氣體密度都會對膜滴產生方式產生影響。
王星星博士分享了關於溶解態Mn(III)地球化學行為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首先,基於實驗結果,熱力學和動力學計算🚉,探究了溶解態Mn(III)和PbO2的氧化還原過程,評估了Mn(III)的還原能力🍼🛸。最後分享了溶解態和固態Mn(III)物種對天然硫化礦(雄黃和雌黃)的溶解影響的研究。
本次校慶報告會邀請我系近年有頂刊發表的師生做報告,並首次采用騰訊會議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人數突破1000人,對社會大眾了解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研究,傳播專業知識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供稿人🐇:劉哲
編輯:薛睿彬
審核:張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