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开户始終以服務國家社會為己任,結合專業優勢,積極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近年來取得了積極成效。
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開發並轉化N95口罩材料篩選與評價技術👦🏼👫,為霧霾和新冠疫情防控等社會需求做出有力貢獻;研發、轉化三種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累計投入使用2600萬劑以上),形成一套高效的實驗室診斷方案😁,為中國及世界範圍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貢獻;成立市級技術服務平臺,促進有機固廢資源化與汙染控製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
積極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建言獻策🥡。2018年助力“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的編製建言獻策👨👧👧🛀🏻;成立“東臺-復旦濱海濕地保護聯合創新中心”,為候鳥保護、濱海濕地保護📵、生態旅遊等領域提供專家咨詢。該領域專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任為市政府參事。
積極主持或參與地方政府環保與生態類規劃的編製。為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分類製度建設提供決策咨詢🛺🪦,相關成果得到上海市委主要領導批示,應用於《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同時被中共中央委員會辦公廳收錄;主持“黃浦江景觀照明總體方案”“上海市黃浦江兩岸燈光規劃”等重要工程💃🏽👋。
積極主辦、承辦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4 次✌🏼,國內學術會議10 余次。3次主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歐大氣化學學校”🧖🏽,引領國際相關學科發展方向;
服務國家大氣汙染治理及相關人才培養需求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及國際科學前沿👨🏼✈️👩🦰,多方位提供社會服務。在區域和全球宏觀尺度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測與模擬🧔🏿♀️,加深分子水平對大氣中微觀過程的理解🚟,揭示我國城市大氣汙染的形成機製與控製策略,相關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市大氣中新粒子形成的化學與物理機製並在Science發表。
面向大氣化學學科發展需求👩🏿🎨,2016年舉辦“第22屆中國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大會”;2019年承辦“環境化學發展戰略研討會”🤿;每兩年承擔一次“中國-澳大利亞空氣質量科學與管理研究中心”(ACC-AQSM)學術研討會。
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2018年助力“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空氣質量保障;2013年大氣霧霾和2019-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將N95口罩材料篩選與評價技術研究成果向產業界轉化,為霧霾和疫情防控做出有力貢獻。
面向青年人才培養,2013年起舉辦三屆中歐大氣化學學校(SESAC)🥒,來自全球10多個國家的資深學者向國內外青年學生進行大氣化學前沿知識教學和科研實踐🪧,並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通過貫穿式教學-科研培養體系👩🏽🔬,向我國社會發展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國際大氣化學的學術領域不斷輸送高水平青年人才。
共建東臺-復旦濱海濕地保護聯合創新中心
2019年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批準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地名錄。該遺產地劃定範圍中👉🏽,東臺濱海濕地占總面積60%以上👨🏻🏭,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由於前期不合理開發利用和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的惡性入侵,導致東臺濱海濕地面臨嚴峻的生態退化風險。當地政府對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護的技術需求非常迫切。為充分發揮本學科在生態修復🛀、汙染治理👨🏿⚕️、生態規劃等領域的科研優勢,針對東臺市在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和生態管理等領域的技術和人才需求,我系於2019年與東臺市沿海經濟區管委會成立了“東臺-復旦濱海濕地保護聯合創新中心”。
自聯合創新中心成立以來,已承擔3個聯合中心委托的科技服務項目,其中“東臺濱海濕地修復控製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規劃”已完成並在當地投入實施✔️;“東臺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技術研發”已在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治理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並已實際應用於東臺條子泥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東臺濱海濕地系統監測平臺建設”正在進行中。另外🏋️♀️,我系還為東臺市政府在候鳥保護⬇️👩🏼🦱、濱海濕地保護、生態旅遊等領域提供專家咨詢12人次⚀,有力支持了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文明建設🍦。
研發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服務疫情防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學校新冠病毒科研攻關項目的支持下,我系和企業合作迅速研發了多種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包括(1)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 法);(2)免核酸提取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快速恒溫擴增法)⚔️;(3)新冠病毒IgM/IgG 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熒光免疫層析法)☑️,形成了一套高效實驗室診斷方案。對於疑似感染者,首先采用免提取核酸恒溫擴增檢測結合手指末梢血/靜脈血IgM/IgG 抗體檢測,實現現場或門急診快速篩查👶,結果可疑或難以判斷則采用熒光PCR法病毒核酸檢測進一步確診。三款產品結合檢測方案構成了一套完善的新冠病毒感染實驗室高效診斷體系🦵,既適用於臨床一線💇🏼,也適用於後疫情時期的復工復產和出入境檢疫中大量人群篩查👩🏽🚒。已經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1項(國械註準20203400299)🧛🏽♀️,歐洲醫療器械證書(CE-IVD)6項(GZ-8821-2020)和美國FDA的應急EUA審批(2020/04/17獲批)。此外💔,產品在歐盟💁🏽♂️、美國、巴西、印度🐤、菲律賓😭、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得到了廣泛使用🙏🏻。不僅為中國的疫情防控,也為世界範圍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服務城市管理🍧😄,助力垃圾分類
面向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解讀國家發展新戰略,主持重大工程項目,為中央和地方建言獻策。
我系為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製度建設提供決策咨詢,並以書面和會議交流的形式傳遞給上海市綠化與市容局,相關研究成果被采納收錄於《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構建社區垃圾分類長效治理機製的建議,作為上海市委黨校內參👮🏿♀️,得到時任上海市委主要領導尹弘書記批示;推動基於“社會規範”和“情感”的垃圾分類教育的政策建議🧰,被中共中央辦公廳收錄。
與此同時,我系開展上海大虹橋地區專題研究,提出虹橋地區擴大開放和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建設戰略構想👢,獲市領導高度認可並將核心內容上報中央領導🟠;我系教師作為自然資源部部聘專家🙇♂️,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的編製建言獻策;按照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標和推進黃浦江旅遊發展的要求,經過近兩年多的設計和實踐👭🏻,我系教師主持製定《黃浦江兩岸景觀照明總體方案》🍛,推進黃浦江景觀照明優化提升,建成世界領先👶🏿、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濱水夜景,成為上海地標性景觀👃;發起成立“長江經濟帶智庫合作聯盟”,發布長江經濟帶指數;參與上海城市總體規劃、“十三五”規劃和科創中心系列課題研究及戰略研究議題。聚焦城鄉規劃行業發展🫵🏽,創辦學術期刊《城鄉規劃》。策劃組織20項重大校內外學術活動🛬,包括2019年“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主題會議,2020 年“後疫情時代城鄉規劃變革”線上公益訪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