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化石能源的燃燒作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帶來了一系列氣候變化🍏🧑🏿🎄、環境惡化、能源安全的問題🤬,生物質資源被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工具,以生物質資源為基礎的生物質經濟已成為國際上重要的綠色增長戰略。近年來,非食品部門需求逐漸成為生物基經濟蓬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包括生物質能、生物燃料、以及大分子、小分子生物基產品。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基經濟不能被認為是可持續的👨🏻🚒。生物基經濟的擴張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土地利用的增加(例如🎙,擴大油料作物種植)和土地利用的變化(例如⛩,為了木材生物質或能源作物種植而砍伐森林)🛒,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因此,生物基經濟中非食品需求帶來的環境影響亟需進一步量化🌠。
因此,本研究結合分地區-分生物質種類的土地利用排放清單與全球多區域生物質供應鏈數據庫,旨在揭示全球非食品生物質供應鏈驅動的土地利用排放(LUE)。結果表明,2013年由非食品生物質需求引起的LUE占全球總LUE的四分之一以上。作為生物基經濟的關鍵資源,木材的需求是最主要的驅動力,約占非食品生物質需求驅動的LUE總量的一半🧹。其次🏵,活體動物👨🏿🎨、油料作物和谷物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圖1 按需求類別和項目劃分的全球生物質需求驅動的LUE
巴西因非食品用途產生的LUE最高(651Mt),占全球非食品生物質需求引發LUE的22%🧙🏽,其次是印度尼西亞、印度、美國。在一些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和中非國家),超過82%的LUE體現在對木材相關產品的需求上。這項研究厘清了非食品生物質需求對全球LUE的貢獻與國家和商品方面的主要驅動因素,為監測和追蹤非食品生物基經濟的環境影響建立基礎👨🏽⚕️。
本研究以“The booming non-food bioeconomy drives large share of global land-use emissions”為題,近期發表於環境管理方向頂級學術期刊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SCI和SSCI雙收錄)。GEC於1990年創刊,旨在探討面對環境惡化對地球生物的生存所造成的嚴重威脅,人類及其公共政策在全球環境變遷過程中所造成的影響及所起的作用🎴,該期刊不僅要求論文在環境科學領域有重要進展,還需要在政策分析上有所貢獻👨🏻🚀,年研究型論文發文量約130篇🚣🏽♀️。沐鸣2平台環境系2021級直博生王思婧為第一作者,王玉濤教授、陳斌博士後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供稿:王玉濤課題組
編輯:李博海
審核🩺:張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