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環境系黨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圍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年開展學習研討。中心組全體成員和全系近30位骨幹教師參加此次研討👩🏻🦯➡️,教務處副處長蔣益明教授和陳力奮老師蒞臨指導🍁🦒。
學習研討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在環境系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開展現場研學,環境系分黨委書記梅鮮主持學習。
梅鮮指出本次學習研討是環境系全面落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年有關工作要求👩🏼🍳,開展教育教學質量觀大研討🧘🏻♂️。學校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的戰略部署,按照首創引領要求全面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面向新征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自主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新突破,把2024年作為教育教學質量年,舉全校之力加快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環境系在圍繞數智賦能和實踐👩🏼🌾、科研育人,創新環境專業教育教學載體和方法上下功夫。
虛擬仿真教學平臺是環境系的國家級教學平臺,在過去的時間裏,教學團隊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績和進步🧚🏻。在2023-2024年,系裏集中資源🧑🏼💼,建設這一間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用於虛擬仿真教學能力提升、教學課件開發使用和實驗,希望更多的老師能夠加入實驗室的實驗和虛擬仿真課程的開發運用🦽。
虛擬仿真教學平臺主任王祥榮教授介紹了虛擬仿真教學平臺的基本情況、團隊成員、管理機製、建設情況🤲🏽🐉,演示了歷年來開發的虛擬仿真教學軟件🚵🏽♀️,以及服務教學、獲獎和成果轉化的情況🚰,並指出今後平臺的發展方向是品牌化、共享化🤏🏽、實體化。
教學研討的第二部分在在環境系會議室舉行。由環境系主任王琳主持☁️。王琳指出,環境系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是非常重要的國家級教學平臺,在學校教務處的支持下,成果累累,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過去一年,系黨政班子經過現場調研和討論,決定進一步推進虛擬仿真平臺的建設。平臺有教師團隊,也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在人力、課程方面有力量🙌🏿💊。在這次研討會,希望大家探討如何把自己的教學和虛擬仿真結合起來🤷🏼♀️,以便找到結合點,賦能教學,開拓精品課程👨👩👧,形成教學創新成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與會教師圍繞虛擬仿真在教學中的定位和功能、教學應用場景、教學知識點的梳理和腳本準備、軟件開發、軟件共享💁🏽、教學團隊建設🧑🏻💻、教學項目申報等方面展開熱烈討論🔉🤽🏽♂️。虛擬仿真結合教學的出發點是“能實不虛,以虛補實🪦,虛實結合”;虛擬仿真教學應用數智技術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和創新👳🏻,通過數據可視化或沉浸式體驗,拓展了傳統教學的方式方法🤦🏻,突破了實驗教學的時空限製。虛擬仿真實驗不但可以作為一門課,也可以和各門課程相結合🫵🏼,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教務處副處長蔣益明指出🧜🏽♀️,學校支持虛擬仿真技術用於教學,每年都有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可以申請,開發出的教學軟件是共享的,也可以在教育部iLab網站共享。環境系參與虛擬仿真教學比較早🙍🏻♀️,學校近年來推進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硬件條件非常好𓀑,要充分利用起來。平臺既可以用於課程教學,也可以服務於大學生的實踐🚶➡️。此外,還可以延伸到科普活動🧑🏻🦽➡️。
教務處副處級調研員陳力奮指出🥀,現在開發技術的更新迭代越來越快🤌🏿,教育部iLab網站有數千個項目,覆蓋所有的學科🏷🔹。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手段賦能教學👨🏻🔧。除了虛擬仿真🤽🏽♀️,還有很多慕課平臺🧖🏽♀️,易實現技術對接🧘🏿♀️。也可以帶著學生做虛擬仿真的科創項目💅🏽🤜🏻,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供稿:馬臻
編輯👪🛕:李博海
審核:梅鮮